中化新网讯 日前,司法部、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了《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执业分类规定》,这是在环境领域首个从业人员职业规定,进一步明确鉴定机构和鉴定人执业范围,规范执业活动。
《规定》将污染物性质鉴定、空气污染、地表水与沉积物、土壤与地下水、近海海洋与海岸带、生态系统和其他环境损害鉴定7大类事项细化为47个执业类别,进一步明确鉴定机构和鉴定人执业范围,规范执业活动,为规范管理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和鉴定人提供政策支持,着力提升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规定》共分为八章51条,分别从污染物性质鉴定、空气污染环境损害鉴定、地表水与沉积物环境损害鉴定、土壤与地下水环境损害鉴定、近岸海洋与海岸带环境损害鉴定、生态系统环境损害鉴定和其他环境损害鉴定等七大类细化了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活动的执业分类。
同时,《规定》还对大气污染对生态系统的损害鉴定、动植物损害鉴定、一定范围内的人体健康损害、污染环境行为致土壤生态系统损害鉴定等重点问题进行了界定和明确。
下一步,司法部将督促各地司法行政机关严格按照《规定》核定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和鉴定人执业类别,切实加强执业监管,不断提高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管理工作水平。
近日,南京工业大学乔旭教授牵头研发的嵌入临氧裂解过程的“三废”治理与化学品生产耦合关键技术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第一批先进适用技术名单。
缓控释肥料作为能够精准供给养分、减少环境污染的新型肥料,已经成为我国农业科技的重要发展方向。“十一五”到“十四五”期间,我国在缓控释肥料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尤其在生物基膜材料的应用上已经走在世界前...
回首十年《碧水之路》报告发布 3月21日,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和绿色江南联合发布《碧水之路——水污染治理行动十年回顾和展望》报告(简称《碧水之路》报告),着重从机制创新和多元参与视角,盘点.....
如何完善调控机制及损失阻控机制,有效解决氮素面源污染问题?在3月15日—16日河南新乡召开的“北方集约化农区氮素面源污染发生过程与调控机制”2024年度总结会上,行业专家、重点高校课题组及...
“完善废塑料回收循环利用体系是塑料污染治理的重要内容,你们所提建议对推动相关工作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2024年8月,一则回复跨越山水,抵达南海之滨。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石化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