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和阿拉伯媒体团走进我国首个海洋油气装备“智能工厂”

  9月5日,来自非洲和阿拉伯地区30个国家和地区的31名记者走进海油工程天津智能化制造基地,探访我国首个海洋油气装备“智能工厂”,近距离感受中国海洋石油工业的发展变化。

  在智能化展厅,手掌轻触,一座科技感十足的大门徐徐开启,媒体团在感叹中开启了“智慧之旅”。通过智能化沙盘、智能制造流程演示和海洋工程“设计、采办、建造、安装、项目管理”全业务链环节沉浸式体验,参观人员深刻感受到了智能制造带来的巨大变化。

微信图片_20230907092135.jpg

图为来自非洲和阿拉伯地区30个国家和地区的31名记者走进海油工程天津智能化制造基地。(攸一 图)

  走进结构预制车间,吊机声、打磨声、切割声不绝于耳,却难觅施工人员的身影。在讲解员的带领和讲解下,媒体记者先后观摩了智能切割、智能组对、智能焊接作业线。正在进行甲板片吊装的智能桥式起重机,迅速吸引了媒体记者的目光,他们认真聆听讲解,不时询问,并纷纷拿出相机定格作业瞬间。“我手里拿的这个叫手持智能终端,通过它可实现工单在线叫料、工单状态查询、在线报检等功能,能有效提高施工效率。”在型钢切割线前,海油工程天津建造分公司预制作业部经理张则青向聚拢上来的记者介绍道。

  “真是太神奇了,我完全没想到这个场地这么壮阔,车间里的大型机械设备,尤其是5G技术应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激发我的许多写作灵感。”来自科威特《火炬报》专栏作家阿斯拉尔·哈亚特说。

  尼日利亚的《领导者报》涉外采访部负责人走出预制车间兴奋地说:“这个工厂从结构到系统,一切都运作得很完美,它展现了中国人民的韧性、生产力和目标。此次调研让我深入了解中国在商业、投资、技术和IT等领域的成就,这使我深受启发。”

  沙特东方台主播法赫德·扎哈拉尼参观完说:“这是一次难忘的经历,场地科技感很强,让我眼前一亮。我刚参观完沙特当地另外一个工程项目,与这次完全不一样,原来钻井平台还可以这样建造!”

微信图片_20230907092135_1.jpg

  本次活动由天津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组织,旨在通过“外眼”“外嘴”对外展示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城市实践和“一带一路”项目在天津开花结果的蓬勃景象,进一步扩大对外影响,树立良好国际形象。

  据了解,海油工程天津智能化制造基地致力打造集海洋工程智能制造、油气田运维智慧保障以及海工技术原始创新研发平台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基地。一期工程自投用以来,累计完成10余个海洋油气装备单体制造,钢材加工量达4.6万吨,通过应用信息化数字系统和智能化生产线,基地全场产线工效提升25%,综合施工工效提升12%,总装效率方面较传统制造模式提升约30%。在第五届“绽放杯”全国5G应用大赛中,基地技术成果28000多个案例中脱颖而出,成功斩获一等奖。二期工程于今年7月25日开工建设,建成后,基地将形成由平面分段生产线、工艺管线生产线、结构管线生产线和自动化立体仓库组成的四大智能生产中心,将进一步提升基地智能化制造水平,助力生产能力实现翻番。

相关推荐

书写化工建设的拓荒史诗

1965年,中国化学工程第六建设有限公司(下称中国化学六化建)的建设者们用焊枪在青海高原点燃第一簇工业星火时,未曾想到,这束光还将照亮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工程建设的漫漫长路。

2025-05-21     中国化工报

云南建投集团代表团到访鲁北集团,共探合作新机遇

5月20日,云南建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祖军率高级代表团到访鲁北集团,与山东鲁北企业集团总公司董事长吕天宝举行会谈。此次交流旨在深化产业协同与技术创新的合作,探索滇鲁两地企业间合作的新路径,携手为区...

2025-05-21     中化新网

梅花香自创新来——记全国劳动模范、昊华宇航聚氯乙烯分厂技术员崔二梅

  她本可以在事业单位工作,却偏偏选择了氯碱企业;她长年一身工作服,奔波在聚氯乙烯装置的各个岗位上;以她名字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累计申报并获授权16项国家专利,完成创新和攻关项目73项,实现成果转化2...

2025-05-21     中国化工报

河南油田多措并举延长老井生产周期

今年以来,河南油田采油一厂密切和两院技术人员的联系,针对“高龄”油水井的不同“症状”,实施精细化管理,个性化定制维护方案,延长老井生产周期,为老油田稳产提供了新思路。

2025-05-21     河南石化新闻

催化剂(天津)检维修基地正式建成揭牌 渤钻井下技服探索数字化

催化剂(天津)检维修基地正式建成揭牌渤钻井下技服探索数字化

2025-05-21     天津石油化工新闻

渤海钻探施工创出新水平 关心大龄员工搭建幸福连心桥

渤海钻探施工创出新水平关心大龄员工搭建幸福连心桥

2025-05-21     天津石油化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