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的川东北,春风裹挟着油菜花香漫过普光气田。连绵起伏的山坡上,金黄的油菜花与输气管线交织成画。身着红色工装的采气工人穿行其间,像一簇簇跃动的火苗。3月5日,正值学雷锋纪念日,一场特殊的“战役”在油菜地里悄然打响。
抢检与抢收的“双重使命”
清晨,普光分公司采气厂普光采气管理区普光201集气站采气工崔建接到紧急通知:“达州市天气预报显示,近期将持续降雨,可能伴有雷电,请普光采气区各站立即开展设备隐患排查,做好雨季防护措施。”
崔建和同班的刘建魁立刻背起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抓起工具包,准备进入站场,却在站场门口撞见气喘吁吁的村民李大爷:“同志!我家两亩油菜地昨天夜里遭殃了,我老伴儿急得直哭,请你们帮帮忙……”
崔建望向远处油菜地里李大爷家倒伏的油菜,又抬头看了看天空,心想,若延误了设备隐患查改,雷雨天气可能引发安全事故损失产量,但李大爷是留守老人,错过今日收割,这一季的油菜就会被雨水泡烂在地里,损失一定不会小啊!
“分头行动!”班长高俊保当机立断,“你们放心去检修设备,我带人帮李大爷收油菜!”报话机音落,高俊保和另一名青年采气工从库房找出镰刀和编织袋。
高俊保顿感心头一热:这平日拧阀门的手,竟也握得住农具。
油菜花田里的“跨界协作”
集气站内,崔建蜷身钻进狭窄的采气树方井池,仔细检查方井池水位和采气树阀门,清理采气树方井池底部淤泥,确保排水孔无堵塞。而此时的油菜田中,高俊保正半跪在地,小心扶起倒伏的菜秆。同行的青年采气工动作生疏,险些割伤手指。李大爷忙示范:“娃儿,镰刀要斜着使力,顺着茎秆往上提!”渐渐地,镰刀的收割声与大家的交流声此起彼伏,金黄的油菜花粉沾满工衣,像给“石油红”缀上了星星。
快到晌午,崔建在报话机上报告:“普光201集气站两个平台设备隐患已完成即查即改,5口气井压力温度等参数正常。”汇报完毕,立刻到站控室实时监控数据。刘建魁摘下20多斤重的“空呼”后,顾不上休息,直奔花田。他将检修用的防滑手套递给李大爷:“戴上这个,省得磨手!”老人推辞不过,感慨道:“你们这些‘红工衣’,比机器还利索哩!”
巴山春雨中的“雷锋精神”
午后,最后一袋油菜装好束口,整齐堆放在李大爷院里的房檐下。李大娘端来热腾腾的醪糟汤圆,非要往工人手里塞。高俊保摆摆手,却被刘建魁拦住:“高班长,雷锋帮大嫂买车票时也喝了人家一碗水——这叫‘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但情谊得领’!”众人开怀大笑,李大爷指着油菜田间的集气站,对孙子念叨:“瞧见没?这些采气的红工衣叔叔,撑起咱家的暖和气,也护着田里的油菜!”
返程路上,高俊保翻开工作日志,在“雷锋月特别记录”一栏写道:今日完成全站安全隐患查改,抢收油菜200千克。但比数字更珍贵的,是老人眼角的泪变成了笑,是年轻工人懂得了“责任”二字的分量。这是巴山春雨中雷锋精神的传承。
今年以来,甘肃银光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标准化建设为基石,以智能运维为引擎,以全员参与为保障,全方位推进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推动设备管控从被动维修向主动预防转型,为安全生产注入持续动能。 标准...
人工智能(AI)正在深刻推动农业领域的变革。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支持发展智慧农业,拓展人工智能、数据、低空等技术应用场景”。在此背景下,中国中化旗下先正达集团将深厚的农业知识与先进的AI技...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石油和化工行业亟须以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突破口,以产学研深度融合为支撑,以创新生态优化为保障...
走进贵州豫能黔希化工气化厂中央控制室,监控大屏上实时跳动的“小蓝人”格外醒目,日前,贵州豫能黔希化工厂区内掀起了一股“智慧安全”新风潮——数百名员工随身佩戴的工牌式智能定位卡正式“上岗”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