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工大制备大面积坚韧人造皮肤   

利用微流控气喷纺丝法

  中化新网讯 皮肤损伤修复尤其是大面积皮肤损伤修复是世界性难题。8月20日,从南京工业大学传出消息,该校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陈苏教授与南京医科大学金陵临床医学院王革非教授合作探索出一种新策略,利用微流控气喷纺丝法制备大面积高强度的人造皮肤,在腹壁缺损修复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力。

  迄今为止,大多数研究成果集中于小面积创面皮肤的修复。在大面积烧伤以及腹腔开放后腹腔内脏器裸露保护方面的研究甚少。这主要是因为腹腔开放后,创面面积相比其他部位损伤面积大,且容易感染阻碍了创面的愈合,使人造皮肤材料的制备及应用成为修复过程中最大挑战。

  针对这一难题,陈苏课题组探索出一种制备人造皮肤的新策略。人造皮肤的形成主要经历了3个阶段:制备大面积可生物降解的纤维蛋白密封剂负载的纳米纤维支架,皮肤组织的形成和皮肤再生。

  “首先利用微流控气喷纺丝法制备一个大型纳米纤维支架材料,由超细核壳结构的纳米纤维组成。这一核壳结构以聚己内酯/丝素蛋白为核、以纤维蛋白原包裹在表面为壳,平均纤维直径只有65纳米。”论文第一作者、南京工业大学博士生崔婷婷介绍,以此纳米纤维支架为基底,在基底上喷涂凝血酶,让凝血酶与支架表面的纤维蛋白原发生反应,在纳米纤维支架表面形成纤维蛋白凝胶粘合剂,可以直接粘合在伤口处,不需要再缝合。

  “这一阶段形成的复合纤维蛋白胶—纳米纤维支架,称之为人造皮肤。这种人造皮肤具有优异的空气透过率、机械强度和快速的体内降解速率。当创伤完全愈合后,人造皮肤材料也会自动降解。”崔婷婷说。

  第二个阶段是皮肤组织修复过程。“在实验中,我们发现了新生组织、肉芽、新生血管,同时伤口也慢慢收缩,这表明皮肤组织修复的过程已经完成。这主要是由于纤维蛋白凝胶粘合剂具有抗菌抗感染的作用,并且能促进新生血管形成,为皮肤组织运送营养物质。”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南京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余加飞说。

  第三阶段是皮肤再生的过程。“在实验结果中,我们最终发现了毛囊的再生,这表明了新生皮肤的最终形成。”余加飞介绍,毛囊是皮肤的重要附属器官,当表皮全层缺损时,机体修复时常由无毛囊结构结缔组织来填补,使之失去原有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形成不完全性病理性再生。而毛囊的再生可以证明形成了具有同样的结构和功能的再生组织,实现了表皮的完美再生。

  “通过体内研究表明,人造皮肤材料被应用于大鼠腹部大面积皮肤缺损处活体实验中,可以迅速修复大面积腹壁缺损并促进伤口组织再生。此外,它避免了临床应用中的免疫排斥和二次手术的风险。”陈苏表示,该研究提供了一种简便的途径来再生大规模坚韧的皮肤,在腹壁缺损修复等领域显示出广阔应用前景。 (周伟)

相关推荐

重油加工暨低碳绿色循环高质量发展交流会举办

8月10日,“重油绿色发展共塑低碳未来”——重油加工暨低碳绿色循环高质量发展交流会在山东博兴隆幕,200余位优秀科研工作者及企业家代表,共话重质油加工前沿技术,探讨绿色低碳发展路径。山东京博控股集团....

2025-08-19     中化新网

中化泉州茂金属聚乙烯管材量产

  8月1日,中化泉州石化有限公司采用茂金属催化剂研发的新一代耐热聚乙烯管材料实现规模化生产。

2025-08-18     中国化工报

服贸会环境专题展聚焦绿色发展

  8月15日,2025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环境服务专题媒体通气会在北京召开。

2025-08-18     中国化工报

河北化院举办暑期化学科普活动

  近日,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举办小学生暑期化学科普实验体验活动,该校化学与环境工程系师生变身“科学魔法师”,为41组小学生家庭打造了一场化学奇幻之旅。

2025-08-18     中国化工报

隔水环根治轴承盒积水隐患   

  “蓄水池单开进水管6小时注满,单开排水管8小时排空,同时开启需多久满池?”这是一道常见的小学算术题。近日,吉林石化公司机电检修车间检修三班的钳工高级技师刘斌从这道题中捕捉到灵感,攻克了ABS装置S...

2025-08-18     中国化工报

天大首创离域电解液设计理念

  天津大学研究团队突破现有传统锂离子电池在能量密度和应用性能上的瓶颈,首创锂金属电池电解液“离域化”设计理念,研制了能量密度超过600瓦时/千克的软包电芯和480瓦时/千克的模组电池,其性能指标比现...

2025-08-18     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