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从中国海油天津分公司获悉,我国首个海上油田群岸电应用项目—秦皇岛32-6、曹妃甸11-1油田群岸电应用示范项目投产一周年累计向海上29个生产平台供应替代电量已突破9.3亿千瓦时,累计节省原油消耗约20万吨,减少主机燃料燃烧直接碳排放60万吨。
位于渤海中西部海域的秦皇岛32-6、曹妃甸11-1油田群岸电示范项目设计输送能力200兆瓦,于2021年9月23日投产送电,是目前世界海上油田交流输电电压最高、规模最大的岸电项目。一期建设两座海上电力动力平台、两座陆地高压开关站、铺设143公里的高压交流海陆缆,首次实现了海上变电站互联环形供电,为渤海油田秦皇岛32-6、曹妃甸11-1油田群、曹妃甸6-4等油田共29个在生产平台供应清洁能源,投产当年,海上21台原油机组全部退出历史舞台,标志着中国海上油田用电方式实现历史性变革,海上油田能耗结构低碳转型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岸电一期项目投产一年来,我们不断完善管理举措,优化管理流程,建立起完整的岸电运维操作方案,解决了许多对油田安全稳定生产存在影响的难题,确保海上供电安全平稳,并且节能降耗效果明显。”岸电项目组总经理刘巍介绍。
2022年,河北岸电示范项目运转顺利。为进一步完善渤海海域的岸电电网结构,保证清洁能源替代接续发展,渤中-垦利油田群、绥中-锦州油田群岸电后续工程也按照整体规划部署持续稳健推进。
据悉,渤中-垦利岸电项目陆地高压开关站及海上电力动力平台的陆地建设及海上安装都已近尾声,投运后将直接为海上渤南作业公司现有平台及新建垦利6-1亿吨级大型油田供应岸电动力。为渤中19-6凝析气田供应岸电的渤中19-6海上电力动力平台,计划明年建设并投入使用。绥中-锦州岸电项目亦顺利通过了项目审批核准。
此外,中国海油全面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积极响应国家发展战略,进一步完善“十四五”规划和海油绿色发展行动计划,加大力度实施“绿电替代”。
中国海油天津分公司副总经理陈宝洁介绍,渤海油田以加快绿电交易市场化作为中央企业落实“双碳”战略的重要抓手,今年春季在冀北电力交易中心完成1.86亿千瓦时绿电交易,实现碳减排16.4万吨。此举,将河北省张家口市的绿色风能和太阳能通过高压线路输送至渤海,疏通了清洁电力传输的“血管”,助力渤海油田历史上首次达成使用绿色电力的目标。同时,也为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将有效助力京张两地绿色发展。
岸电应用工程是中国海油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提高油气田低碳生产的有力举措。中国海油将以此为重要抓手,全力推动增储上产,在落实“双碳”目标上展现更大作为。(曲照贵)
7月3日,从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传来消息,该集团旗下中宜创芯公司于近日成功将碳化硅半导体粉体纯度突破8N,最高达到8N8(99.9999998%)。
6月29日,由内蒙古电力集团电网储能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设的鄂尔多斯万成功200兆瓦/800兆瓦时电网侧储能电站项目,完成连续运行72小时3次满充放循环,取得内蒙古电力调控公司独立新型储能整套启动试运行...
6月26日,由中国驻法兰克福总领馆主办的“第二届中欧企业ESG最佳案例大会”在德国斯图加特召开,发布零碳城市、科技创新、环境保护、社会责任、数字转型、教育培训等六个类别最佳案例。其中,中国石化《向“深...
近日,新疆吐鲁番市高昌区发改委发布恒逸能源科技(吐鲁番)有限公司240万吨/年高品质纤维用煤制乙二醇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公众参与信息公示。
6月15至20日,以“绿色环保,安全出行”为主题的第11届中国绿色轮胎安全周活动举办。中国橡胶工业协会携手朝阳轮胎、贵州轮胎、佳通轮胎等12家产业链领军企业,通过“三维科普矩阵”创新模式,吸引超300...
当前,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已成为时代命题。6月28日,在北京举行的2025能源产业生态论坛上,多位专家提出,对能源化工行业来说,在时代浪潮中迎接机遇与挑战,以绿色低碳、科技创新打造未来...